超越僅僅加速結算和清算流程或為商家提供更好的現金流,即時支付正成為全球範圍內改變遊戲規則的力量。根據ACI Worldwide發布的《即時支付:經濟影響與金融包容性》報告,這些支付方式正將數百萬人納入金融體系,為金融機構開啟新的機遇,同時提高消費者、企業與政府的成本效益。
該報告與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合作發布,實證證明了即時支付與金融包容性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不僅帶來更高的金融安全、創業活力與數位進步,也拓寬了銀行服務的覆蓋範圍,彰顯了金融可及性對社會和經濟的深遠益處。
正如報告引言所述:「即時支付為全球支付生態系統中的每一位參與者帶來好處。」
推動全社會各層次的增長
該研究審視了40個國家的金融趨勢,利用歷史銀行數據和預測模型揭示了關鍵見解:
- 在2023年,即時支付為這40個國家的總體GDP貢獻了1640億美元——相當於創造了1200萬個全職工作崗位。
- 到2028年,這一貢獻預計將增長至2858億美元,增幅達74%。
由於交易是即時處理而非數日後完成,即時支付成為推動各層面經濟擴張的重要催化劑。報告探討了即時支付如何在不同經濟體和行業中提高效率,並分析了非洲、亞太、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及北美地區的趨勢。
各地區的增長驅動因素各有不同:非洲年輕的人口助推了蓬勃發展的即時支付生態系統,而北美則呈現較為漸進的轉變。但總體而言,即時支付正重新塑造經濟,並為企業與個人拓寬金融機遇。
擴展金融包容性
該報告深入探討了金融包容性,分析了28個國家的數據,描繪了即時支付與更廣泛金融服務接入之間的關係。預計到2028年,約有1.67億此前未獲銀行服務的人口將獲得金融服務。金融包容性增長最顯著的10個國家涵蓋了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的混合體:
- 巴基斯坦領先,預計到2028年將有6350萬人加入銀行系統;
- 排名第十的土耳其預計將新增150萬銀行用戶;
- 中國(1380萬人)與美國(490萬人)分別位居第五與第七。
儘管發展中經濟體受益最為明顯,即時支付也使發達市場的金融服務更加易於獲得。以往處於邊緣地位的人群如今能享受到價格合理且高效的金融工具,從而避免高額費用與不可靠的貸款選擇。
即時支付消除了與過高費用和交易延遲相關的障礙,降低了因逾期付款而產生的罰款。透過利用移動錢包、QR碼及數位銀行應用程式,此前被排除在傳統銀行體系之外的個人如今可以獲得改善生活品質的金融產品。
賦能商家與銀行
即時支付的變革力量遠超消費者範疇。企業,尤其是商家,通過減少或消除交易費用並獲得即時資金而顯著受益。這種即時流動性對於依賴每日現金流的企業尤為重要,同時也提高了庫存管理效率並降低了運營成本。
根據ACI Worldwide的報告,2023年即時支付為消費者與企業節省了1169億美元,這主要歸功於較低的交易成本與優化的現金流管理;預計到2028年,這一節省將達到2458億美元。
即使在最小的商業層面,其影響也十分明顯。例如,泰國作為受金融包容性提升影響較大的國家之一,其街頭小販從過去僅依賴現金交易,到如今普遍展示QR碼以便支付,交易確認迅速且過程無縫,這推動了金融機構的新成長機遇。報告指出,到2028年,隨著即時支付的廣泛應用和新客戶的獲取,主要市場中銀行的收入將顯著增加:巴基斯坦預計利潤激增達1730億美元,其次是阿根廷34億美元;其他主要經濟體——印度、中國(212億美元)、美國(189億美元)及巴西(89億美元)也位居前十。
大量新加入銀行體系的人口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開發創新產品與培育長期客戶關係的機會。
正如報告強調,「即時支付已成為推動經濟與社會轉型的關鍵力量,為實現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未來鋪平了道路。」